7月26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体标准《市域快轨交通技术规范》在2019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高峰论坛上发布。
该规范是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员会牵头联合业内近60家单位历时两年多编制而成。
该规范适用于旅行速度在50km/h及以上,最高运行速度在100km/h~160km/h范围内的多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式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运营维护技术工作。规范覆盖了市域快轨从规划到运营的全过程和市域快轨范围内的全制式(钢轮钢轨、单轨、磁悬浮)。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线网与线路、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车辆、限界、轨道、区间工程(含路基、桥梁和隧道)、车站建筑与结构工程、供电、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综合监控系统(含FAS、BAS和ACS)、运营控制中心与信息化、车辆基地、防灾、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施工技术管理、工程验收、试运营与运营维护共22章。
编制组在编制过程中,详细分析总结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范标准体系、现状以及市域快轨特点,提出双全覆盖理念,即覆盖市域快轨从规划到运营全过程,覆盖市域快轨交通范围的全部制式,并贯穿于该规范编写的全过程。特别强调市域快轨低建设投资、低运营成本、高旅行速度、高服务水平的特征,凸出了市域快轨的特点以及与其他轨道交通的不同点。
该规范涵盖范围广、适应性强。市域快轨车辆涵盖了钢轮钢轨、胶轮和磁悬浮三种系统;供电涵盖了AC25kv、DC1500v、DC3000v和双流等多种制式;运营涵盖了单线独立运营、市域快轨间的互联互通、与城轨和城际铁路的互联互通三种模式以及单线多模式运营组织;区域轨道交通“三网融合”,涵盖中心城区轨道网、市域轨道网和城际铁路网的融合;以及市域快轨旅行速度和设计最高速度的区间相对性,旅行速度不低于50km/h,旅行速度为50~60km/h宜选用设计最高速度为100~120km/h,旅行速度为60km/h以上宜选用设计最高速度为120~160km/h。
该规范是在总结我国市域快轨交通规划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编制,编制组调研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重庆、青岛、温州等地的多个市域轨道交通项目,包括已开通的上海16号线、温州S1线的实施情况。同时参考了地铁、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相关规范标准以及近期陆续颁布实施的市域快轨交通规范标准,充分考虑了规范标准间的协调性。
该规范共分22章和附录,将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